气候汕尾市地处祖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属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秋冬春旱,常有发生,夏涝风灾,危害较重。
汕尾市气候温暖,多年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年平均最高气温26℃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19℃左右,水稻安全生长期约260天左右。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2500毫米,最多年的年雨量可达3728毫米。雨热同季是汕尾市气候特点之一,雨季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终于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热量最多的季节,又是降雨量最集中的季节,占全年总降雨量85%左右。全市光照充足,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48%,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12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光合潜力每1亩约7400公斤。品种效益年
“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也是汕尾市主要气候特点之一。市内全年≤
由于秋冬春期间的10月至次年3月的平均降雨量只占全年降雨量的15%左右,秋冬春连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由于地形的影响和海岸线较长,汕尾市既是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又是热带气旋影响较多的地区之一,所以夏涝风灾是汕尾市的最主要气象灾害。据统计,汕尾市多年年平均暴雨日数10~14天,最多达23天;对汕尾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多年年平均为4.5个;有严重影响的热带气旋多年年平均为0.8个;正面登陆汕尾市的热带气旋多年年平均为0.5个。达到影响标准的多年平均初日为7月4日,最早出现于5月1日(1999年)、最迟出现于8月14日(1975年);多年平均终日为9月22日,最早出现于7月10日(1955年)、最迟出现于12月2日(1974年)。热带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和海潮,往往酿成风、涝、潮灾害,但其丰沛的降水可缓和干旱,增加水库蓄水,为次年的早稻等农作物生产蓄备丰富的水源。(气象局)
水文全市境内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螺河、螺溪、南北溪、新田水、乌坎河、长山河、水东河、龙潭河、鳌江、赤石河、明热河、黄江、西坑水、吊贡水、大液河等15条,其中直流入海的有螺河、乌坎河、鳌江、黄江、赤石河等5条。螺河和黄江是汕尾市两大河流。螺河发源于莲花山脉三神凸东坡,自北向南纵贯陆河、陆丰两地,流域面积1356平方公里(本市境内1321平方公里),全长102公里,于海陆丰交界处的烟港汇入南海碣石湾。黄江发源于莲花山脉上的腊烛山,流经海丰16个乡镇场,流域面积1370平方公里(本市境内1357平方公里),河长67公里,年均径流量19.35亿立方米,在马宫盐屿注入红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