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属福建省福州市辖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著名渔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平潭岛)为主的128个岛屿组成。面积369.75平方公里,人口32.46万。县府驻潭城镇。唐为牧马地,清置平潭厅,1912年置平潭县。海坛岛面积32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因其远望如坛,故名“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坐落于此,这里自古为文人义士、江湖游侠退隐之地,唐朝为牧马地,宋朝末代皇帝曾逃亡至此,明清抗倭、抗日解放战争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古今战争遗址,因地扼台湾海峡要冲,距台湾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成为我国东南海疆前沿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
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分布在北部、南部和西部,介乎其间的是一片面积较大的海积平原。海岸曲折。东海岸悬崖峭壁,多海湾、暗礁;西海岸多泥沙堆积,有利围垦。中南部三十六蛟湖,古时系潟湖,今有灌溉之利。属南亚 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福建省年降水最少地区之一。全年≥8级大风达107天,为全省强风区之一。附近海区风浪特大,夏秋之际常受台风侵袭。50年代前,全岛风沙灾害严重,自防风林带营造后,风沙灾害已被制止。耕地以旱地为主,种植甘薯、花生等旱作。盛产大黄鱼、带鱼、乌贼、鳀、鳁鱼、毛虾、梭子蟹等,产量居全省第2位。
主要渔场在牛山岛附近。水产养殖以贻贝和紫菜为著名。工业以水产品加工最为发达。工艺美术品贝雕远销30多国家和地区。平潭盛产优质玻璃砂,主要供福州玻璃工业需要。竹屿口是全国标检用砂唯一产地。县境利用海潮水资源,建立了福建省第1座潮汐电站。
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总收入13599万元,增长20.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4亿元,增长10.9%;工业总产值6.52亿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304万美元,同比下降40.7%;粮食总产量2.39万吨,增长17.7%;水产品总产量31.6万吨,增长4.1%;出口总值505万美元,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2亿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7‰;年末全县各项存款20.02亿元,各项贷款7.69亿元。
2004年新增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4组,总数达21组。全县鲍鱼养殖总量达6000万粒,鲍鱼人工育苗、鲍鱼和海参混养、章鱼人工育苗等实验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了芦洋风口风沙侵蚀和三十六脚湖水源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平原、白青、岚城等3个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面积达666万多公顷。全县36个村庄4万多人受益的村级通水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行。完成造林面积274.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9%。
“飞地工业”福州金山工业集中区平潭园入驻19家企业,投产15家;平潭上游工业区入驻13家企业,投产6家。金富琳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建隆水产品公司和芬尾冷冻厂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各类企业中,国有工业完成产值9596.4万元,比上年增长9.72%;集体工业完成产值2794.8万元,增长30.18%;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7999.7万元,增长79.2%;三资企业完成产值7234.2万元,增长24.7%;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3.522亿元,增长8.3%。隧道建筑业2004年产值23.86亿元,增长270%。海上运输业投资16.75亿元新增90万载重吨国内外航线船舶,目前全县拥有各类运输船800余艘,运力超过1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