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区位于福州城区南部,是福州市五个城区之一,与鼓楼、台江隔江相望,地辖整个南台岛,总面积14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现辖仓前、东升、对湖、金山、临江、三叉街、上渡、下渡8个街道和仓山、城门、盖山、建新、螺洲5个镇,共有64个社区居委会和108个行政村。仓山区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北麓始建盐仓,该地俗称盐仓前,藤山遂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仓山区自然景色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人文史迹众多。境内多山丘坡地,高盖山、长安山、烟台山等贯穿中、北部,东部有黄山、城门山等,素有琼花玉岛的美称,古时就有“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的繁华,是近代金融、贸易、文化、航运的中心。仓山大地上英杰辈出,人文荟萃,曾有“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荣华,诞生过刑部陈若霖,内阁大学士、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严复,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化学家侯德榜等名人,至今还保存着许多他们的故居、祠堂等遗迹。区内有二百多处自南朝、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作为近代福州的通商口岸,先后有英、美、法等17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区内有许多古罗马式、歌德式、巴洛克式等西式风格建筑群。
仓山区地理位置优越,福厦公路和福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38条道路贯穿东西南北,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11座大桥横跨闽江和乌龙江,东临马尾港,南临长乐松下港和福清江阴港,距离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仅35公里,福州汽车南站和火车南站不久也将落户区内,仓山将成为福州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区内高校密集,科教优势明显,拥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电力研究所等6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众多的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是历史悠久的文教区。
2006年,仓山区立足区情,深入推进城郊结合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仓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和《仓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年)》, “三农”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组织实施“双百工程”建设,确定了齐安、濂江等10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整治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水果、花卉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城门下洋至闽江大桥桥南、螺洲洲尾至肺科医院等4条客运线路,缓解农民出行难问题。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成了盖山江边村垃圾转运站,正在筹建首山、劳光、浦下等6座垃圾转运站。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营造城郊型特色的文明乡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6年,仓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稳定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40亿元,增长16.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67亿元,增长31.45%;出口总值7.10亿美元,增长4.95%;实际利用外资9300万美元,增长25.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0亿元,增长19.83%;财政总收入8.13亿元,增长25.9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21亿元,增长25.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74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7111元,增长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