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是福州的核心城区,省、市党政机关和大量的中央驻榕机构、部队机关都驻于辖区,自古以来就是福州的形象窗口和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35.7平方公里,现辖9个街道1个镇,下设77个社区,人口近60万。鼓楼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建都于辖区屏山南麓的冶山,历史上称为“冶城”,福州的建城历史由此发端。2200多年的发展史,给鼓楼留下了深厚的文明积淀。辖区拥有三坊七巷、朱紫坊、闽王祠、文庙、西禅寺等90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培育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邓拓、高士其等一大批名人英杰,素有“海滨邹鲁”、“文儒之乡”的美称。
独特的区位给鼓楼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有利条件。一是企业大量聚集。根据经济普查统计,辖区聚集着10000多个法人单位,约占福州全市总量的30%左右,相当于其它四个城区的总和。二是市政设施完备。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支撑环境较好。特别是聚集了全市绝大多数的商贸商务楼宇,这给我们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创造了很好条件。三是各类活动频繁。这推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辖区的聚集交汇,带动着商贸、金融、餐饮、娱乐、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人文资源丰富。辖区各方面人才、技术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为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五是“近水楼台”优势。辖区聚集着大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地缘的优势使我们不但易于得到辖区单位的指导帮助,而且省、市不少经济建设项目、不少国有企业的总部落户在鼓楼辖区,直接推动着鼓楼经济的发展。
同时,鼓楼发展也面临着明显的制约因素。比如,土地资源相对缺乏,使许多占地面积较大的项目无法在辖区落地;一些用地面积较大的企业难以在辖区扩大再生产,甚至因此而外迁。城市管理成本较高,“省会核心城区无小事”,鼓楼区在治安、市容管理、市政维护等诸多方面,与兄弟城区相比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近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区域发展大格局,同时,紧紧立足区情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发挥优势条件、克服制约因素,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我们提出了“抓好三件大事(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安定稳定)、构建八大鼓楼(富强鼓楼、法治鼓楼、文明鼓楼、生态鼓楼、数字鼓楼、效率鼓楼、诚信鼓楼、学习型鼓楼)、实现协调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要“做足五篇文章”(做足园区经济、商贸经济、楼宇经济、房地产经济及新兴服务业、街镇经济五篇文章);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提出要“营造四大环境”(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在安定稳定工作方面,提出要“打造平安鼓楼”;等等,有效保证了鼓楼发展沿着健康的轨道推进。前一段,我们在《关于制定鼓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发挥三大功能(带头示范、带动辐射、综合服务)、构建四大体系(都市型经济、宜居型城市、创新型管理、安康型社会)、打造五大中心(行政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文教服务、信息服务),实现创建和谐鼓楼的目标,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思路,随着这一思路的深入实施,鼓楼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