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直接兴办开发建设的省级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面积包括已开发的清濛园区20平方公里以及即将开发的洛秀园区83平方公里。清濛园区规划建设了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高科技园区)、汽车制造基地、产业集中区、生活配套区。截止2005年8月,已投产企业近200家,就业人口7万多人。
自1996年投建以来,党工委、管委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区一点”功能定位,以创业者需求和企业发展为导向,精心搭建创业支持平台,优化环境,创新机制,高效服务,努力构建政府、企业、业主、员工发展共同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
在经济运行方面:实施开发壮区战略,拓宽招商渠道,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扩张经济总量,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日渐显现。建区以来累计签订投资项目合同280个,合同投资额30亿元,合同使用外资4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3.2亿美元;已投产企业累计近200家,在建项目50个。200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0.5亿元,比增44%,财政收入达2.7亿元,比增53%。开发区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轻纺化纤、体育用品、工艺礼品六大主导产业集群。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后劲足的明星企业和优质项目在区内迅速聚集。宏远纺织公司等9家企业进入泉州民营企业100强。“国家火炬项目”神州电子在国内卫星接收设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年产值3亿元,税收超1000万元;“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三兴体育用品公司年产运动鞋1000万双,税收超1000万元;“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九牧王西裤连续多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首位;“省高新技术企业”宏远纺织日产优质纱线10万锭,年产值6亿元,税收达2000万元;亿兴电力、运城制版、冠宇信息、迈韦通讯、通力电气、特库克汽配等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在环境建设方面:实施环境塑区战略,构建高品位的创业空间。通过“多元投资、滚动发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累计投入20多亿元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完成首期 8.5平方公里的道路、通信、供水、供电、排污、排水、宽带网、有线电视等8个网络建设。同时,集中财力投建海关验关场、商务酒店、商贸街、仙公山公园、美泰公园、综合市场等创业配套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管委会还通过创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有序化、人性化”工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营造环境比较优势,生态、人文、环境俱佳的创业空间已成为开发区招商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在科技创新方面: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全力推进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高校创业园、台湾学者创业园、软件园,初步形成“一个创业服务平台、二个中试基地(高科技陶瓷、先进制造技术)、三大孵化功能、八大创业载体、33个行业中心”的科技促进体系。目前,孵化基地的硬件配套已基本到位,总占地260亩,建成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2幢创业大楼和专家楼。全区已被批准确认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五新”项目28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达4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0%。
在服务环境方面:实施创新立区战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作为全市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的示范效应不断扩大。建立“瘦身型”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只设置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务工作部(人事劳动局)、科技经济发展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国土规划建设局、财政局、社会事业局(计划生育局)、监察局、工委会等8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仅35名。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一路通”、“一站式”服务体系,设立招商服务中心和“马上办”办公室,承担、代理企业筹建、生产中所需一系列服务项目。税务、公安、工商、消防、海关、金融等10多个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机构也已入区为企业提供服务。以市级部分经济审批权限平移开发区为契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把企业建设审批工作日压缩至30日以内,并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登记“一审一核”、“直接登记”、“先照后证,告知承诺”等创新体制,变前置审批为后置审批,使行政审批更科学、更到位。
开发区建设以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增速快。全区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出****货值等多项经济指标保持50%以上的增幅,超过全国开发区的年平均增长率。二是外向度高。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家占入驻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企业产品外销比例大,出****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三是企业规模大、档次高。入区企业投资规模超1亿元的有10家。在已投产的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的占60%,其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5%;目前区内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3件、“福建省著名商标”6件。四是科技导向凸显。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已达30%;企业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5%,企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总收入的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