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位于福建中部沿海。地处戴云山支脉向东南滨海延伸的囊山余脉,除西北和东北为高低起伏的红壤丘陵外,其余皆是临海平畴沃野,总面积752平方公里。境内台地最高海拔不到45米,坡度均在10以下。涵江海岸线绵延15公里,浅海宽,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达1万多亩。“二十里平田”内,河沟纵横,舟楫穿梭。涵江属典型的南亚 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季风明显,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日照1943小时,年平均雨量1289毫米。
涵江是莆田木兰溪平原的一部分。土地膏腴,物产丰富,这里盛产大米、小麦、甘薯、大豆、花生和蔬菜。有荔枝、龙眼、枇杷、柿子四大名果,以及海蛏、牡蛎、虫寻、蛤、跳鱼、章鱼等海产品,尤以鳗鱼和对虾饮誉省内外。境内非金属矿藏丰富。地热水温度30~60,可利用潜力大。砖瓦粘土储量在1亿吨以上,花岗石藏量亦多达100万立方米,建筑砂和矿泉水正在开采利用。大自然赐给涵江大地以丰厚的物产。
涵江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之际,渐有人群择平原而居。自南朝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时起,涵江即属之。唐贞观元年(627年),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其地为涵头(为涵江最早地名)。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称。宋元时期,境内分属莆田县唐安乡望江里、延寿里,崇业乡孝义里,武化乡仁德里。明清两代,分属莆田县二区延寿里、望江里、仁德里和三区孝义里。民国时期,隶属莆田县二区。新中国成立初至1984年5月,涵江仍隶属莆田县。
1984年6月,涵江升格为莆田市辖区。从此,千年古镇历史揭开新的一页。1992年8月,省人民政府批准涵江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为涵江插上腾飞翅膀。1993年,进行撤乡、建镇和扩办(街道办事处),成立三江口、白塘、国欢镇和涵东、涵西街道办事处,,下辖49个村民委员会和10个居民委员会。 1998年,成立商城管委会。2001年末,总人口186125人,其中汉族占97%以上,地方方言为莆仙话。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莆田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秋芦、白沙、新县、庄边、大洋等7个乡镇和赤港经济开发区划归涵江区管辖。调整后的涵江区辖有九镇一乡两街以及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辖区面积由60平方公里拓展为752平方公里,人口近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