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区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部,东与梅列区相连,西与永安市毗连,南与大田县交界,北与明溪县接壤。面积811平方公里,辖2乡2镇、四个街道办事处。2007年户籍人口145270人。区人民政府驻三明城关。三元区原属沙县辖境,其地名由来已久。远在唐代,因当地有一安氏产下三胞胎,长曰龙元,次曰狮元,末曰豺元,英杰有名于世,而取地名为三元。宋时乃为沙县二十二都的一个小村庄,直至明代中叶才辟墟设镇,明清设三元里,民国后设三元镇。民国28年,从沙县划出设立三元特种区。民国29年,增划毗邻的沙县、明溪、永安县部分地方设置三元县,三元镇改称三民镇。1950年解放时仍称三民镇,属三元县梅列区所辖。1954年,三民镇改称城关镇,仍属梅列区。1956年,三元、明溪两县合并,各取冠首一字,故称三明县; 1959年2月,成立三明人民公社,下辖城关、中村、莘口、岩前、雪峰、盖洋、夏阳、胡坊8个农村人民公社。1961年8月,城关人民公社管委会改为城区办事处,下辖城关、列东、列西3个分社;1963年,与明溪县分开建置,改称三明市,隶属三明专员公署; 1970年地辖三明市下属城区办事处与陈大、岩前、莘口、中村4个公社管委会和荆西镇政府。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设置市辖县级三元行政区。
全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倾斜,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的汇水区,沙溪河谷梅列盆地为市区,海拔最高1500米以上。全区大部分属亚 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9℃,年平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
三元资源丰富。三元区是福建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国南方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区共有林业用地103万亩,立木蓄积量达550.8万立方米,毛竹林28万亩,立竹量3000多万根,每年提供商品材8万立方米、毛竹200万根,是三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纸、林化、木、竹系列400余种林产拳头产品。境内有石灰石、萤石、煤、铁、稀土矿和地热等23种资源,矿床、矿点61处,已开发的矿产有13种,有各类矿山企业97家。矿产资源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贮量丰富,仅石灰石储量就达7000万吨。境内主要有沙溪河、东牙溪、薯沙溪、渔塘溪等5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达80亿立方米。全区水利资源可供开发发电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已开发建成的水电装机容量8.9万千瓦,水电站38座,其中沙溪河规划梯级开发电站中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三明竹洲水电站3台机组已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89亿千瓦时。
三元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有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4A级旅游区”称号的格氏栲森林公园,有“福建省最美乡村”之称的十八寨,有被称作南方“周口店”的岩前万寿岩18万年前旧时器时代文化遗址,有享誉省内外的横坑温泉度假村,以及普禅山佛光、莲花峰日出、锣钹顶云海等生态旅游景光。
三元交通便捷,为闽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路网纵横,鹰厦铁路、205国道、306、212省道贯穿全境。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穿越我区,连接厦、漳、泉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泉三高速公路正在施工中。
三元工、农业基础扎实。初步形成了木竹加工、机械加工、纺织服装三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了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城郊型农业富有特色,建成了木竹、水果、烟叶、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六家。拥有辐射三明市及省内外的东霞蔬菜农副产品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白沙水产品批发市场3个较具规模的农业批发市场。
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9.28亿元,农业总产值98214万元,总产粮食27849万吨,水果92335吨,蔬菜123647吨,肉类10518吨,水产品1035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