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位于厦门岛西面、闽南金三角突出部,西与漳州接壤,北与集美相连,东南与厦门本岛隔海相望。1989年,国务院批准海沧设立台商投资区,开发面积10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2003年,厦门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立海沧区,同时保留台商投资区继续履行开发建设职能。目前,海沧行政区下辖海沧街道、新阳街道、东孚镇共31个村居,另有海沧农场、第一农场、天竺山林场等三个农林场,以及南部工业区、新阳工业区、东孚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行政区域面积173.6平方公里,人口15万左右。
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海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具备投资兴业的良好条件。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建成城市道路总里程100多公里,鹰厦铁路、319国道、324国道、福厦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海沧大桥将海沧与厦门本岛连接在一起,便于利用岛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种优势,与厦门本岛形成较强的互补效应。自来水、原水、污水处理、电厂、变电站、化工管廊、工业气体、集中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银行、邮电、通讯、学校、医院等其它公益服务设施也已配套齐全。
近年来,海沧新工业区、新港区、新市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海沧已成为厦门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新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工业建设: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海沧工业产值从零起步,到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4.1亿元,居全市各区之首。大项目、大企业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90%。
全区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3家,其中40亿元以上的有3家、10至40亿元的有12家。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初步形成以翔鹭石化、翔鹭涤纶纺纤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链,以金龙客车、厦船重工为核心的机械制造产业和以夏新电子、多威电子为核心的电子产业集群,三大支柱产业鼎足而立,2005年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区的77.9%。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5%以上。作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是台商投资的热土,台资企业资金密度大、技术高、规模大,到2005年底,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01家,投资总额25.23亿美元,实现工业产值170亿元。
港口建设:海沧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全长26公里,深海岸线长达10多公里,规划建设3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已建成包括2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在内的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另有1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正在建设;开辟17条远洋航线,可通达欧洲、美国、日本、香港、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近40个港口。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19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11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增量占全市的60%以上。
城市建设:海沧积极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营造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文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谐社会。未来海岸座拥南中国最大高档滨海休闲生活区,绿苑小区建成全国首批健康型智能化住宅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在海沧开办附属学校,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落户海沧;总投资1.5亿美元、拥有3000张病床的长庚医院正在建设,将为闽南地区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休闲旅游业开始起步,东方高尔夫、日月谷温泉等景点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天竺山森林公园将建成4A级旅游风景区。
未来五年,是海沧大展宏图的关键期,是三新建设进入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五年,海沧十一五规划总目标将基本实现,新工业区、新港区、新市区将基本建成,厦门城市副中心框架将基本成形,海峡西岸将崛起一个港区繁荣、工业发达、城区兴旺的和谐海沧!
中共厦门市海沧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海沧提出,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争取实现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62亿元、力争达到41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7%以上、力争达到20%。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力争达到1150亿元。区域财政收入57.7亿元、力争达到63亿元,区级财政总收入31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区级可支配财力14亿元、力争达到15.5亿元。五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18万元、年均递增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递增10%。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海沧将致力于实施:四大战略、构筑两个平台、推进三项建设,致力于兴港、兴业、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