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山镇招商网讯:山、湖、草、海景观在此浓缩,“海上天湖”、“南国天山”成为此地的代言,不仅有红纪洞、明月潭等自然景观,金猴观日、海龟礁等奇特壮美的海蚀景观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福建省福鼎市东南海域,有一片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0.12公里的土地,正用着自己独特的景色与离奇的传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故事的海岛——嵛山岛。
不仅如此,有关此地曾为海盗聚集地的传说更是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2005年,嵛山岛被中国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岛屿”之一。
然而,虽拥有如此珍贵的旅游资源,嵛山岛却并没有被大规模开发,依然以一种“原生态”的姿态存在着。
不可忽视的原生态保护
自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后,7年来岛上也并没有像一般旅游景点那样进行太多刻意的修饰。未经任何工程修建的黄色岩石自然裸露在海边,数条小型渔船静静停靠在码头,因海风侵蚀而显得古旧的房屋并不整齐地错落在山间,路边随处可见杂草肆意生长,一切事物都展示着一种原生态特有的安然随和。
按照旅游景区建设的普遍做法,当地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特色对景区进行定位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招商引资与规模化开发。而嵛山岛显然是一个“慢悠悠”的例外。
“岛上禁止发展大规模工业,”嵛山镇镇长叶斯颖对嵛山岛的定位很明确,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原生态旅游海岛要避免工业的破坏。”
这样定位既有岛屿自身的特色考虑,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据了解,嵛山岛上所有大型的建筑施工、配套设施建设都需要上报省市级进行审批,同时对旅游景区的规划也需要征得国家旅游局的许可。
因为有所限制,所有的开发举动都有些小心翼翼,想要进一步发展便免不了要创新。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与多家企业进行联系洽谈,一直在探讨如何进行海岛的保护性开发。”叶斯颖说,当地党委政府希望能够引导企业进岛与当地群众进行合作,避免简单买断土地的模式,寻求一条长久双赢的道路。
在叶斯颖看来,开发与保护的投入是成正比的,前期开发程度越大,后期保护恢复所需的投入也就越多。“如果没有合适的条件,我们宁愿尽量保持原有的状态,顺着发展的趋势、以更合理的方式逐步前进。”
走在转型路上
与其他远离陆地的海岛一样,渔业一直是嵛山岛的传统产业,出售海产品所得的收益也是岛上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岛上,这几年渔家旅馆、餐馆等服务业也在岛上慢慢兴起。
“一开始生意做起来是很难的。”嵛山岛本地人邱月英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她家的福瑶宾馆是岛上最早开始给游客提供住宿的几家宾馆之一。
“五六年前客人还不多,那时候每年赚三五千就不错了,有时候只能回本。”邱月英说,几年前嵛山岛旅游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为了拓宽前往天湖景区的公路,进行了封岛修路,游客前来交通非常不便。修路工程一修就是两年多,直到去年才开岛。
在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她的亲戚也在岛上开起了餐馆,但因为生意不好一直一边打渔一边经营餐馆,直到去年才好起来。“亲戚的年纪大了,现在开餐馆不用出去打渔,也安全一点。”邱月英说。
但当问及打渔和做游客生意哪种比较赚钱时,邱月英表示不好说。“如果大型的渔船出海远洋捕捞,一年能挣几十万、上百万。我去年生意最好时大概赚了十万左右。”
涉足旅游业,邱月英要担心的东西还有很多。
“每到台风天来就担心得睡不着觉,”她说,岛上刮台风时就怕房子有损伤。“冰箱、空调什么的坏了也找不到师傅修理,岛上太远了人家不愿意来。”岛上的居民普遍都有这样的烦恼,对他们来说,家用电器一次修理不好,相比昂贵的修理费还不如再买新的。
“我们希望将大家从海洋捕捞逐步引导向海上旅游业发展。”叶斯颖说,但他也表示岛上也许会长期处于旅游初步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慢慢来吧。”
海岛守护者
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是嵛山岛与生俱来、不可多得的天然宝藏,除此之外,这里还潜藏着另一种珍贵、不容忽视的“宝藏”——宁德嵛山边防派出所官兵说道。
在嵛山岛半山腰上有一座蓝白相间小楼,大家都说这是岛上“最美”的建筑。因为有它的存在,这个与陆地相隔一段距离的海岛有着自己的“守护神”,正是因为这些边防官兵的日夜守护,这个岛屿更有一份安宁舒适的味道。
嵛山边防派出所主要担负全岛的治安管理工作,虽然岛屿人口不多,需要处理的案件也远不如城市繁忙,但邻乡之间的琐事、小摩擦却不断,一年下来有上百件。而且这些案件虽小,却很考验民警,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事件,甚至影响村里的和谐。
整个哨所只有10个人,全岛的安全与日常事务就靠他们全权负责。他们用自己的实际工作,赢得了全岛人民的信赖与好评。在岛上,每一名官兵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海岛户籍警李亮就给我们讲起了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这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略显腼腆的小伙子来岛上已有4年的时间。从李亮来到岛上的那一天开始算起,4年的时间,利用192个周末、384个日夜,背着大包小包的拍摄器材,走入居民家中,共为675名老人和残疾人拍摄身份证照片。遇到不能去家里拍的,他就将老人背到拍摄地点,在这段时间里,李亮自己也不知道他背过多少位老人了。在众多老年人眼里他就像自己的儿子,甚至比亲儿子还亲。
“其实,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这些都没有什么,换做是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这样做的。”说到这里,李亮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李亮的工作中,空巢老人成了他主要照顾的对象。“刚从广州边防指挥学校毕业分配到嵛山岛负责身份证信息采集工作的第一天,接待的一位办理二代身份证的老人给我很大的触动。”据了解,那位老人70多岁,来自距离派出所23公里的中灶村。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地打工,由于没有身份证无法领到儿子寄来的500块钱生活费。“看着老人颤抖的手拄着拐杖与满是褶皱的脸上挂满的汗珠,我就觉得一股酸楚涌上心头。怎么能让老人跑这么远,应该是我上门服务。”为居民做好事、干实事一直是李亮的座右铭。从那个时候开始,李亮的足迹留在了这28.3平方公里的村村落落里。
这个岛正是有了这些景、这些人才会如此美。或许这里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高档的度假村,甚至货物齐全的小卖部都很少可见,但漫天的繁星、清香的空气、朴实热情的群众等这种原生态的环境与风气正是这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