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洋乡招商网讯:乍洋乡位于县境东部东北、东南与福鼎县管阳、白琳、磻溪3镇接壤,西北、西南与城郊、东源2乡毗连。东西宽4.7公里,南北长17.33公里,总面积81.42平方公里,是全县第二大乡。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1947户,7971人,其中畲族311人。全乡辖13个行政村(含88个自然村),97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设于乍洋村,这里海拔710米,距县城10公里。
乍洋曾名寨洋,在苏维埃时期(民国23年4月~10月),曾建立过乍洋、南洋、石山、溪口、宝鉴宅、五蒲等6个村红色政权,开展分田运动,是县老区乡之一。民国24年(1935)设乍洋乡。民国26年,与仙园乡合并,仍名乍洋乡。民国29年,又与玉山乡合并,改名乍玉乡。民国32年12月,改称石阳乡。民国33年10月,石阳乡裁撤,乍洋、玉山、长溪、仙源、高园5保属当时双城镇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将双城镇划作第一区,废除旧保甲组织,将这5个保改编为区属的乍洋、长玉、仙源、高园4个乡。1952年,整编为乍洋、石山、长岐、五蒲(仙源改称)、高园5个乡。1958年10月组建的岐洋人民公社,辖乍洋、石山、长岐3个大队。1959年12月,岐洋公社裁撤,归属柘荣人民公社。1961年7月,公社体制下放,恢复区建制,原乍洋、石山、长岐3个大队改编为柘荣区属的乍洋和石山2个人民公社(简称小公社)。1965年2月,撤区并社,建立县属的乍洋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为乍洋乡。乍洋村历史上是闽浙陆路交通要道,国道104线公路由东而西贯穿村内,民国时期沿乍洋溪北岸有条狭窄的小街,开设有小商店和客栈十几间。80年代后,乡政府办公楼、供销社商店、粮站、邮电所、食品站、卫生院、茶叶精制厂、人民会场、中心学校、个体商店等都集中建在乍洋段公路两旁,形成一条长200米,宽20米的市街,村建设范围扩展到洋头、南洋两个自然村,面积从1949年的0.06平方公里扩展到0.3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设此。至1990年乡驻地总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年末人均住房面积14.5平方米,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