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新时代报》文章称,非洲可学习中国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的经验。世行预测非洲农业经济规模2030年有望达1万亿美元。非洲农业GDP占比达24%,未开发可耕作土地占全球一半,却每年花费250亿美元进口食品。非洲农业生产流通多靠小型和非正规企业实现,农业发展急需政策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促进技术创新和投资上起着关键作用,但其表现差强人意。非洲国家还需充分利用侨民向本国输出专业技术。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创业的结果,这明显与当时发展国企和鼓励外资的导向冲突。数百万计乡镇企业在浙江等省建立起来,化肥、水泥、能源、钢铁及农机五小工业对于农业产值增长至关重要,在刺激农村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以建立农业区、进行食品加工等多种政策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到1995年中国乡镇企业贡献约25%的GDP,创造了66%的农村经济产出和33%的出口额。农业的大幅增长加之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带来劳动力过剩和耕地不足,导致乡镇企业由农产品投入型转为劳动密集-消费品生产型,并取得成功。中国的经验提供了加强化肥、农机等农业投入的机制,进而发展食品加工,同时促进农民就业。通过保持农村经济活力,拓展了农村市场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一些公益组织尝试向非洲捐赠牲畜推进农村创业,但影响有限。如国际乳牛项目协同美国国际开发署在马拉维实施的计划仅能扶持180个农户。中国经验是:发展必须被视为人类潜能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外部干预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