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苏丹经济运行平稳,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后,2001年达到123亿美元,经济增长率达到6%,为非洲国家最高。通胀率由2000年的8%降到4.8%。石油、电力和通讯等工业生产成倍增长,石油出口已占到出口收入的78%。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0年的29%增长到2001年的46.5%。全年汇率基本保持稳定(1美元=260苏丹第纳尔),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赤字下降到0.24%。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顺差,出口总额为15.5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5.39亿美元。2001年出口比上年减少近3亿美元,主要是911事件后国际油价下滑石油出口收入减少所造成。
苏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吸引了50亿美元的外来资本投向石油开采、矿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其中海湾国家投资数额最大,占到外来投资总额的66%;其次为东南亚国家,占14%,其他为来自欧洲和本国投资者的投资。
2001年苏丹政府财政预算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率为6%,保持现行汇率,到2001年底把通胀率降到5%。纵观2001年苏丹经济运行情况,政府圆满完成上述经济指标。年初以来,政府颁布新的财政政策,大幅度降低进出口商品的关税,对一些生产资料商品和资本商品免收增值税,免征农业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取消经济活动的垄断,加速对一些国营企业的私有化进程;不断扩大融资手段,分别与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吉达伊斯兰发展银行、非洲发展银行集团签署协议,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继续在石油领域吸引外资,分别与俄罗斯、瑞典和奥地利等国签署石油勘探和开采协议,与中国、德国等签署建电站协议等。
1997年以来苏丹推行结构改革和宏观稳定的经济政策已初见成效,包括加快私有化进程、减少政府开支、降低政府赤字、控制货币发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增加税收等。这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得到了世行肯定和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功。对苏丹这样一个长期靠外援支撑非洲穷国,虽然近年来经济出现了转机,但阻碍其发展的四大难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百废待兴;高达205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债务额远远大于GDP总值,其比率约166%;长达20年的南方战争,耗资巨大,每年军费开支高达4亿美元;石油虽已成为苏丹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但收入受制于国际油价的起伏波动。因此,不克服这些障碍,苏丹经济不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驻苏丹使馆经商处
2002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