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网,招商投资网,招商网,招商投资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总站,
九龙坡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智慧九龙坡顶层设计(2)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第三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对标全市“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铆实“十项重点任务”,锁定“五个显著提升”,以增强市民获得感为根本目的,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工作保障,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全力推动网络强区和智慧九龙坡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从全区层面拟定发展规划,制定标准规范,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协同联动,统筹考虑市区之间、区属各部门以及镇(街)之间的数据衔接与业务协同关系,拟定推进计划,明确牵头单位,分阶段、分领域有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资源集约,共建共用。充分利用现有物联感知、通信网络、计算存储、网络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资源,通过平台整合盘活存量;统筹规划建设全区统一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做优增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用共享。

数据驱动,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服务创新、治理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共享开放,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全新机制,释放数据价值。

创新引领,带动产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带动作用,强化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结合,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城乡一体,信息惠民。立足市民、企业实际需求,推动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数字鸿沟,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总体规划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建设投资模式,加大政府与企业、社会资本的交互融合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共建共赢新格局。

自主可控,确保安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下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城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政务数据资源的自主、安全、可控。

 

第四章主要任务

按照中央、市级和区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结合重庆市“8+3”行动计划以及区委、区政府“九龙一坡”十项重点任务,明确“集约共用、创新商用、协同政用、优质民用、普惠公用”五个方面的核心任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方向。

一、建设任务

集约共用:以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为目标,建设和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按照重庆市网络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要求,参照天地一体化网络规范,打造优质的地面支撑网络,建设网络强区,提升网络发展、网络应用、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水平;构建高效稳定的集约化统一云服务,构筑态势感知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在全市率先开展数据集中汇聚和大数据支撑业务工作试点,营造数据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通信网络的高速互联、感知设备的共建共用、计算存储的统一服务、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和网络空间的全域防护。

创新商用:以开放包容、高新引领、合作共赢为目标,培蓄全方位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支撑“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供给侧改革。强化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以大数据应用支撑精准招商企业服务模式的实现,以金融+科技+机制的创新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新业态发展,最终构筑全域高新、人工智能集聚引领的经济发展新环境,逐步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

协同政用:以科学决策、智能服务、高效治理为目标,塑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城市治理能力。优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综合治理、城乡交通管控、城建规划以及综合监管执法等精准治理能力,全面提高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业务协同能力及效率,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实现以人为中心全生命周期的“办事不出门、服务送上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着落、响应零延迟、治理无死角”,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优质民用:以城乡一体、全程全时、精准主动为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水平,支撑“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打造扶贫帮困民生服务样板,支撑“精准脱贫攻坚战”,建立优质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体系,构筑安全便捷智慧社区,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

普惠公用:以共建共享、绿色发展、融合并进为目标,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围绕都市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集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管护、能耗监控等于一体的智能管控体系,实现“三方”共治共管,构筑起亲水、亲绿、亲自然的“三亲”生态格局,助推三宜山水城建设。

二、任务内容

(一)集约共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以网络强区、实施宽带城市战略为契机,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供高效稳定的统一云服务,构筑主动防御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实现通信网络的高速互联、感知设备的共建共用、计算存储的统一服务、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和网络空间的全域防护。

1.升级优化高速互联通信网络

按照重庆市网络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要求,参照天地一体化网络规范,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光网九龙坡”建设,实现城市宽带网络“光纤入户”全覆盖。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完成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开展4G+技术普及应用,提升4G覆盖率与网络稳定性,争取5G网络试点应用。推进NB-IoT网络全覆盖,推动城管、环保、水务、电力等领域基于NB-IoT开展应用创新。最终打造优质的地面支撑网络,建设网络强区,提升网络发展、网络应用、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水平,无缝对接天基骨干网、地基节点网,为争取市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试点项目落户九龙坡奠定基础。改造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与区各职能部门专网互联互通,并建立与区电子政务内网的数据共享渠道。升级区电子政务内网,按照涉密级信息系统建设要求,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涉密数据提供承载基础。

2.整合完善物联感知应用体系

完善物联感知手段,优化物联网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部署。建设城市感知平台,实现物联网感知设备的统一接入,统一数据标准化处理、统一安全管理,实现各类感知数据的整合应用,提升物联网感知设备的跨部门共享。

3.构建集约共享的云服务资源

整合现有计算存储资源,通过购买社会云服务的方式,构建统一高效、弹性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区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与重庆市电子政务云平台互联互通。推进各职能部门新建信息化应用统一使用云计算平台,现有应用系统逐步向云计算平台迁移,有效减少重复投资,大幅缩减项目建设周期。推进“九龙工业云”建设,建立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商务物流、人力资源、数据管理、工程服务和现状诊断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云平台,为全区各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4.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以区云计算服务平台为承载,汇聚全区各类数据,建设区大数据库,在全市率先开展数据集中汇聚和大数据支撑业务工作试点,营造数据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助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争取市大数据云平台落地九龙坡提供着力点和加分项。构建数据资源平台,以重庆市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电子证照库为基础,整合全区各职能部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建立和扩展区级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电子证照库、房屋库。围绕城市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梳理全区数据交换共享的需求目录,采集、梳理、整合城市治理、惠民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领域专题库。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面打通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全区各部门的政务数据共享。打造共性能力平台,包含时空信息云平台与核心服务支撑平台,打造开放的信息环境,为各行业、各部门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在安全、可控、权限分级的前提下,为社会公众提供数据开放调用接口,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数据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

5.夯实网信事业发展基础保障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推进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提高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深入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数据管理、网络安全审查、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等法律法规,强化行业、企业主体防护责任,强化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党政机关等重要网络系统全部实现产品国产化。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统筹网络安全信息报送与发布。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体系;建设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应急演练,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以及遭受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提升城市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加强个人隐私和数据资产等方面的保护,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规范互联网企业和机构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加强舆情监管,建立“侦攻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二)创新商用——拓展商业应用领域

紧密契合九龙坡区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任务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任务等要求,以开放包容、高新引领、智慧创新、融合共赢为目标,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基于大数据开展各类应用创新,打造精准招商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智能制造新业态,构筑全域高新、人工智能集聚引领的经济发展新环境。

1.打造大数据精准招商体系

整合国家政策、城市经济信息、企业基础信息、信用信息、财税信息等数据,强化大数据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应用,精准识别招商对象,力争引进一个、带来一群、开发一片,实现招商引资工作质的飞跃。建立产业电子地图,以地理信息服务为基础,利用城市三维模型技术,将地块信息、政府产业用房、标准厂房、安置房等各类数据集中上图,进行统一的可视化分析与展示,共享招商信息资源,为项目选址、招商引资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创新和完善招商引资管理体系,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科学制定招商引资促进政策,推进目标企业信息管理、招商活动管理,投资环境评价等智慧应用,有效推进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2.构建精准主动的双创服务体系

鼓励阿里、腾讯、百度等优势互联网企业线上开放资源,结合线下培训、技术支撑、产品评估等配套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低风险、低成本、一体化全要素的创业支持,进一步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环境,支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立创新创业全流程公共服务体系,集聚技术、信息、市场、物资、人才、政策、金融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从入驻到上市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创业者线上行为,精准推送企业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政策指南等。构建企业云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统一的门户、电子商务、OA办公、CRM等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打造科技成果线上服务体系,以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为核心,支持技术供需信息的快速发布与聚集,促进跨区域资源整合及技术转移。设立各类金融扶持基金,优化再造基金资源配置流程,对基金使用全流程跟踪留痕,强化大数据举证能力,加强对基金使用的事后审核,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创新创业。建立完善的企业补贴体系,全流程管控企业申报、审核以及拨付款行为,建立“黑名单”机制,实现违法违规预警。

3.推动传统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VR等技术在商圈中的应用,推进智慧手段在购物、美食、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商圈智慧化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十百千万”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应用电子商务,支持大众网上创业,形成电子商务万商云集的市场格局。加快推进重庆版权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工作,加强版权的保护与开发,完善版权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体系。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结合园区特色,促进园区门户、招商、物业、移动服务、协同办公、安全防范等智能化管理及运营,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智慧化”的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商旅服务、产业孵化服务、资源共享服务等。推进楼宇智能化管理,推行以智能监测、门禁、智能停车场等为主体的物业管理模式,提升楼宇服务质量。推动“互联网+检测”发展,优化检验认证资源配置,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和转型升级。建设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在线交易、支付、监管、信息发布、产品展示、推广、营销终端应用等服务,实现物流运作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在线客户服务。推进智慧物流建设应用,强化物联网技术在区内物流仓储企业、物流监管部门和物流(枢纽)基地中的应用,实现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构建旅游智慧化服务体系,以游客为中心,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相关的全面、准确、权威的旅游资讯查询和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提高旅游服务形象和游客满意度,强化旅游监管和营销能力。试点建设特色小镇,彰显区级产业特色,凸显区级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

4.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

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再造传统产业设计、生产流程,支撑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效能,打造智能车间、智慧工厂、数字企业,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广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畅通市场供需对接机制,提升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5.培育人工智能新生态

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及重庆建设创新型城市、布局大数据智能化等战略要求,基于“西三角”成渝城市群重庆核心区西进桥头堡显著区位优势,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资源战略布局及市级以上重大创新功能设施建设,着力汇聚大成渝、“西三角”、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高成长性企业、高能级创新孵化平台等一流创新要素,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可穿戴智能终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智能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视频、地图及行业应用数据等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城市大脑、自动驾驶、医疗影像、智能语音四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鼓励行业领先企业或机构提供人工智能研发工具、检验评测、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等创新创业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培育新型高端服务产业。

(三)协同政用——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紧密契合九龙坡区落实以交通和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任务、落实共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防护坡任务等要求,以全民参与、人工智能、主动预警、精准协同为目标,打造城市治理新模式。优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综合治理、城乡交通管控、城建规划以及综合监管执法等精准治理能力,全面提高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业务协同能力及效率,实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着落、响应零延迟、治理无死角”。

1.打造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体系

围绕提升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处置能力的需求,建设一体化的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19个镇(街)联动中心以及城市管理、公安、环保、商圈等N个职能部门联动中心,实现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联动中心的分级监测、协同联动和应急值守,形成统一调度、协同联动、运转高效的1+19+N平战结合一体化指挥体系;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市、区、镇(街)、村(社)四级城市治理体系;建设统一采集、城市治理、运行监测、决策支持等4大平台及移动端系统,统一采集人口、房屋等基础数据,全面接入政府、社会等各类数据,强化跨部门、跨领域业务与数据融合,形成“城市运行一张图”,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和网络舆情等重点领域的统一监测以及实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可视化展现、日常治理协同、智能预警、事件统一分拨、应急事件联动处置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合城管、综治、工商、规划、国土、消防、安监、食药监等各部门现有网格及基层网格服务力量,重构基层网格治理体系,形成区、镇(街)、村(社)、网格员四级联动、分层分级的网格化管控,实时掌握基层社情民情舆情,深入分析基层突出问题,构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新常态,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综治9+X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机构队伍管理、实有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重点青少年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护路护线管理等功能,基于综治业务进行数据挖掘、研判分析等深度应用,促进各类民意诉求得到及时反馈,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合理解决。

2.打造全域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创新科技防控与传统警务工作的融合与应用,提升治安防控、侦查破案、社会治理、应急保障、服务群众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建立现代化智慧消防体系,借助各类感知设施和传输网络,整合各类消防数据,实现全区消防事件预判及消防设备精准管理。构建一体化综合安全生产监管平台,促进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共用,形成全区危险源、安全隐患“一张图”,推行全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环节部位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许可、监管、检验检测等信息的共享交换,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和预警信息社会公开渠道。加强特种设备监管,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设地质灾害监测信息平台,全方位监测边坡、斜坡状态,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与地质灾害信息化管理配套,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3.构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模式

建设社会矛盾综合管理平台,对基层社会各类矛盾纠纷、不稳定事件进行分析研判,提前发现不稳定因素苗头,主动防范处置,形成部门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工作格局,实现对各类风险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促进各类民意诉求得到及时反馈,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合理解决。建设网上视频信访接待室,进一步拓宽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申诉,减轻人民群众负担,降低涉诉信访社会成本。

4.提升城乡交通智能管控能力

立足于全区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升级改造现有交通指挥中心,打造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统筹部署交通监控设施,支撑车流预判、交通信号联网控制、智能调度、诱导信息发布、运营分析等道路交通管控应用,实现交通场景可视化、运行轨迹电子化、业务管理智能化、行业动态实时化、决策分析数据化。建设智慧停车平台,精准采集与整合全区停车资源信息,有效实现停车诱导和停车资源合理调配。部署智慧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对全区农村公路信息、绿化、环境及设施等的综合感知与远程监管。

5.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推进物联感知技术在城市井盖、地下管道、重要环卫设施等基础部件监测中的应用,打造智慧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分析,集成城市排水、垃圾转运、市容环境、绿化管护等业务应用,构建日常管理与应急联动一体运行机制。建设综合巡查云平台,整合市政管理、环保、治违、工地安全巡查职责,形成“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联动巡查机制。建设智慧管网平台,利用NB-IoTGIS和三维应用等技术,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试点建设,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地下管网综合感知网络,加强给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市政管线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全面实现管网可视化管理,推进智能感知技术在管网运维中的应用,实现管网流量精准、实时监测,提升管网综合利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建设智慧管廊试点工程,以九龙半岛为试点,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地下管廊综合感知网络,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与数据实时采集、管廊检测等,全面实现管网可视化管理。

6.构建城建规划统筹发展体系

推动“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二期)建设,打造全区用地统计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新增建设用地分析、临时用地分析等功能;建设移动“一张图”平台,实现实时外业现场踏勘,卫片执法对比、项目用地与农村宅基地选址等应用。打造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推动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整合共享城乡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要素信息,强化城乡建设规范标准体系,推进土地整备数据应用,加强图形数据、属性数据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逐步形成“多规合一”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建设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土地储备业务数据管理和业务流程应用,实现从土地来源、土地储备计划、用地预审、用地报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供地计划到土地交易、土地登记发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7.优化提升综合监管执法能力

建立全区统一的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体系,加强工商、城市管理、税务、环保、食药监、公安、质监、文化等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互通,加强跨部门信用信息数据集中服务。完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统一、规范、共享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涵盖市场准入、质量监管、市场行为监管、消费维权、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主要功能,逐步推进线上线下多样化监管与服务渠道,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合抽查与联动监管,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行业规范、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新格局。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和事项,合理限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流程和时限,依法公开行政处罚信息。构建信息处理、执法协作、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区、镇(街)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指挥机制,加快行政执法向基层延伸,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立体化行政执法管理合力,提高执法效率。

8.提升政务管理信息支撑能力

创新区机关事务后勤保障机制,建设机关事务后勤保障平台,以互联网思维优化机关事务相关业务,加强对机关单位安全保卫、设备监测、公务用车、机关车位、能耗利用的实时管控,提高政府内部管理服务效能。加强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建设,加快解决涉税信息不畅、税收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等问题,推动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发展。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加快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推动与文化、旅游等相关的档案数据共享与开放。建设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平台,创新国有企业资产、投资、债务、财务等统一监管模式,实时掌握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和网上管理,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在相关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加强效能监管,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优质民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以人为中心,不断提升民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以普惠均等、全程全时、精准主动、城乡一体为目标,构建惠民服务新体系,大力推行高效惠民服务,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办事不出门、服务送上门”,建立优质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体系,构筑安全便捷智慧社区,全面落实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和扶贫帮困任务,全面落实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文化活区任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1.打造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落实“全渝通办”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号、一窗、一网”高效办事模式,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简化群众办事环节,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务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便民服务资源,面向市民、企业、区级政府工作人员,提供贯穿一生的应用入口、服务预约、状态查询、消息推送、电子支付等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便捷性,升级行政审批大厅,加强数据交换共享,基于现有微信公众号强化线上服务,推进工作人员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推行24小时自助****取证点建设,提供出入境、身份证自助****取证服务,构建人机交互的一体化全程智能服务模式。推进人社一站式经办平台建设,推动网上服务、自助服务终端、窗口服务的流程标准化,面向市民和企业提供社会保险、人才服务、就业创业一站式在线自助经办服务。推进“信用九龙坡”建设,促进与“信用重庆”衔接,建设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

2.建设优质均衡教育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构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便捷的教育惠民服务体系,打造监管有力的教育教学治理体系。推进“三通”优化升级,升级改造“九龙教育城域网”,逐步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推进教育综合云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促进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的潜能,发挥信息化在教育管理方式重构、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实现智能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电子巡更、人员车辆出入识别及管控、危险物品管控、应急报警等功能,提高学校治安防范水平。推进智慧校园试点,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建设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室以及校园物联网,构建“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新环境。

3.提高医疗养老惠民服务水平

以市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与重庆市优质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就诊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医疗资源、检验结果等信息跨医院共享利用。升级全区医疗机构信息专网,建设双向转诊、居民健康卡等子系统;打造全区卫计运行态势一张图,动态、立体展示全区卫计动态运行情况,加强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建设。升级优化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居民卫生计生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便利化服务与管理。推进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护理康复、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社区服务等全方位居家智能照护服务。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卫生服务设施,探索城乡一体化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明确和强化政府财政支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多元发展。

4.打造扶贫帮困惠民服务样板

响应市“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求,推进扶贫帮困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民政、公安、检察、司法、房屋管理、卫生计生、工商、信用九龙相关数据,强化对社会救助对象、贫困人口的管理工作,打造精准、及时、主动、公平、公正的扶贫服务体系;强化扶贫工作的跟踪考核制度,针对不同扶贫对象建立科学合理的扶贫机制,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拓宽扶贫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政策和知识的线上宣传渠道、需求及供给发布渠道,打造多元参与、便捷高效的扶贫服务样板工程。

5.推动安全便捷智慧社区建设

建设便捷安全、多元和谐的智慧社区,实现社区服务集成化、社区管理科学化、家居生活智能化。推进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实现政务服务的全区通办、多级联动;加强社区物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居民对社区物业服务的认同感,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方资源,探索社区人员管理、社区医疗服务、社区智能安防、社区智能停车等方面的智慧应用;推进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逐步形成融合政务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商务的和谐社区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社区人民的整体幸福感。

(五)普惠公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紧密契合九龙坡区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等任务要求,以共建共享、绿色发展、融合并进为目标,强化资源整合与新技术应用,打造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新模式,落实长江消落带治理“五个提升”任务;构建一体化林业监管体系,推行低碳绿色发展模式,优化信息服务手段,推动农业物联网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构筑起亲水、亲绿、亲自然的“三亲”生态格局,助力三宜山水城建设。

1.打造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新模式

落实长江消落带治理“五个提升”任务,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抓住重点,快速、高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打造“长江干流湿地公园生态构建的标杆、重庆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的标杆”,实现“上游作为”。构建环保综合业务管理工作平台,实现环境业务智能化协同,加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与考核。完善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大气、水、声、土壤等要素监测全覆盖,提高污染源、放射源、危险废弃物实时在线监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强化生态基线管理,实施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生态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企业污染源档案,提高污染源与隐患的精准监测管控能力,实现对污染事件的快速定位、扩散模拟、影响评估以及辅助决策。完善洪涝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覆盖主要道路、街区、立交桥等敏感积水点,提升城市内涝整治能力。

2.构建一体化林业监管体系

推进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建设,构建中梁山、缙云山“两山”生态屏障,形成立体绿化格局,打造城市绿肺。打造生态林业一体化管控体系,推动全区森林资源摸底建库,加强对全区古树名木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林区病虫害防治,建立森林防火预警指挥体系,实现森林火灾自动预警、火点定位分析、森林灭火指挥协同调度,提升森林防火应急救援水平。

3.构建低碳绿色发展模式

提升工业能效,实现重点工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开展城市重点公共建筑低碳行动,实现公共建筑用能数据实时监测,深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实现能效对标管理。促进循环经济深度推广,推动高耗水行业废水净化再利用,深化西彭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提升全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社区为试点,探索垃圾分类、绿色能源利用等模式,打造绿色社区。

4.优化文体信息惠民服务手段

积极探索设施健全、发展均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整合九龙坡区文化、体育等信息资源,发展具有九龙特色的数字化文体服务产业,强化文体市场监管,打造线上线下文体消费新业态。创新医保和全民健身资源融合发展,探索文体公共服务新模式。

5.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合理开发“两山”“四河”生态资源、温泉资源和人文资源,积极推动农旅文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成全国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以大数据智能化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积极试点并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第五章技术设计

智慧九龙坡顶层设计运用体系工程的方法,以“平台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思路,全面规范和设计智慧九龙坡建设需要遵循的体系框架,包括业务架构、系统架构、部署架构、数据体系、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指导和规范智慧九龙坡建设。

一、设计思路

智慧九龙坡建设以“平台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思路,在智能设施设计方面注重资源一体化整合以及共建共用,在数据资源设计方面注重数据的跨部门共享交换和开放利用,在智慧应用设计方面注重系统的开源创新以及新旧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设计思路如图5-1所示。

5-1智慧九龙坡设计思路

平台整合:整合物联感知设备、通信网络、计算存储和共性支撑软件资源,打造统一的共性支撑平台,实现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共管。

数据共享:汇聚融合全区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上层各类应用提供详实的大数据支撑,驱动业务创新。

业务协同:打通各部门、行业系统间的壁垒,强化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联动。

二、业务架构

围绕市民、企业、政府三大主体,开展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生态宜居四大领域的建设。其中惠民服务领域包括便民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养老服务、帮扶服务、社区服务5个主题;城市治理领域包括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矛盾排查、综合交通、城市管理、城建规划、监管执法、政务管理8个主题;产业经济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精准招商、双创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5个主题。生态宜居领域包括环境监测、林业管控、节能减排、文体服务、乡村振兴5个主题。如图5-2所示。

5-2智慧九龙坡业务架构

三、系统架构

结合区信息化建设现状,系统架构按照“共享基础层、通用功能层、智慧应用层”三层架构的思路开展设计,如图5-3所示。

5-3智慧九龙坡系统架构

共享基础层由物联感知设施、通信传输设施、计算存储设施构成。物联感知设施方面,在盘活地下管网、环境监测、视频监控、水质监测等感知设备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构建城市感知平台,实现城市各类感知设备、异构感知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感知数据的汇聚共享,实时采集市民生活、公共安全、环境、交通、气象、公共设施和建筑物等城市运行状态信息。通信传输设施方面,优化升级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政务网络等网络资源,扩大物联专网的覆盖范围,加快建设泛在高速宽带网络,实现异构网络互联互通。计算存储设施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库资源、数据中心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全区统一高效、灵活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云计算平台,逐步推动政府业务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原则上全区所有智慧城市应用均由云平台提供支撑,各单位不再新增计算存储设备。

通用功能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整合各部门所需的数据资源和共性支撑功能,构建区大数据库。大数据库包括数据资源平台和共性能力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基于五大基础库,整合社会数据,音视频资源,构建各类专题库及城市大数据库,并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共享数据的维护和更新,适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据开放调用接口,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数据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共性能力平台在整合现有门户服务、目录服务、认证服务、搜索服务、消息服务、安全服务等核心服务基础上,重点推进二维/三维地理信息服务、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核心支撑服务等的建设,提供面向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通用功能支撑模块,为各领域智慧应用提供更加灵活的组件化服务支撑。

智慧应用层以开源模式在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和生态宜居等业务领域构建各具特色的智慧应用,并重点推进惠民服务领域的政务、扶贫,城市治理领域的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智慧城管,产业经济领域的人工智能、双创服务、智能制造,生态宜居领域的环境监测、林业监管等应用建设,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民众获得感。

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安全技术防护、共性安全支撑、网络安全管理及运维、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五部分,支撑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目标的实现。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制机制、评价指标。

运维保障体系包括区大数据库、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系统的运维保障管理办法及规范等。

四、数据体系

数据体系由数据架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统筹、数据治理及服务四部分组成。

“数据架构”是对来自于不同域(政府、社会)、不同形态(结构化、非结构化)、不同作用(感知监控、业务办理、分析决策等)的数据进行整理、分层、分类,定义新型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城市大数据库。

“数据标准规范”是对数据的采集、融合、共享开放、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通过数据标准规范的建立和应用,统一数据的语义和语法,统一数据调用接口标准,促进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共享共用,进而释放数据价值。

“数据统筹”是对相关组织架构和角色、流程、工作机制、规则制度、政策与法规等配套机制的设计,统筹数据管理,推动政府转型、职能转变,保障数据共享工作顺利开展。

“数据治理及服务”是探索全社会信息采集、整合的联动机制,将数据脱敏后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推动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的跨级、跨域、跨界融合,挖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

(一)数据架构

按照基础数据库、城市大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开展数据架构设计,如图5-4所示。

5-4智慧九龙坡数据架构

其中,数据源分为政府数据源和社会数据源。政府数据主要来源于区级各部门业务数据、市级数据和感知数据(如摄像头采集数据、传感器感知数据等)。社会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及社会企业等。

基础数据库由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电子证照库、房屋库、宏观经济库六大库构成,其中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电子证照库在镜像市级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区级实际需求进行扩充,前期重点建设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电子证照库四大库,未来逐渐建立完善房屋库、宏观经济库,形成六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支撑体系。

城市大数据库由音视频资源库、图片资源库、存量数据库组成,其中音视频资源库主要包括公安、城管等部门的音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库主要包括全区各部门现存及未来新增的图片资源,存量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各部门业务数据库以及尚未进行数字化的各类数据资源。前期重点升级改造音视频资源数据库,后续逐渐完善建设图片资源库及存量数据库。

专题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大数据库为基础,从中提取相关数据形成惠民服务库、城市治理库、产业经济库、生态宜居库,有效地为跨域业务应用提供支撑,同时也可应用于跨时间、跨空间的大数据分析,为市民、企业及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数据标准规范

数据标准规范是在遵循国家、行业、重庆市相关标准和规范基础上,重点拟定数据的采集、融合、共享开放、安全等方面规范,如图5-5所示:

5-5数据标准规范框架

数据标准指所依据和引用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重庆市相关标准;数据规范是根据实际需要而编制的相关规范文档,包含基础数据资源规范、数据共享交换规范、数据质量规范等。

(三)数据统筹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明确区级数据统筹机构,通过设计相关组织架构、工作机制与规则制度,在组织与制度上为数据共享提供保障,实现数据规范化的目标。

(四)数据治理及服务

数据服务的对象包括社会公众、政府各业务部门、数据治理统筹机构,如图5-6所示:

5-6数据服务

1.对数据统筹机构

数据采集服务:从不同数据源及时收集不同类型数据。

数据融合服务: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融合,提升数据质量。

数据管理服务:包括元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管理等。

2.对各业务部门

数据目录服务:将数据目录按照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发布,各业务部门可以浏览和查询。

数据可视化服务:将数据或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现。

数据报表服务:利用报表工具生成各种数据报表。

3.对企业/公众

将数据脱敏后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探索全社会信息采集、整合的联动机制,推动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的跨级、跨域、跨界融合,挖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

五、标准体系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主要是指技术标准与体制机制标准。技术标准以“遵循为主、制(修)订为辅”为原则开展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如图5-7所示。其中,总体标准、市政基础设施标准、信息技术与支撑标准、安全与保障标准、建设与运维标准、应用与服务标准参照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及重庆市技术规范执行,重点制定具有九龙坡区特色,涉及城市事件处理、综合治理、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如图5-7中红色部分所示);体制机制标准主要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角度制定相应标准,包括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区大数据库和安全体系等的运维管理规范,数据共享、开放、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及规范,跨部门、跨系统业务协同流程规范等。

5-7智慧九龙坡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在遵循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及重庆市技术规范前提下,制订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相关技术标准,如表5-1所示。

5-1智慧九龙坡建设技术标准制修订表

序号所属体系所属子体系标准名称备注

1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其他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技术与工程规范建议制定

2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其他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市政基础设施统一标识管理标准建议制定

3信息技术与支撑标准物联感知标准物联网采集数据编码标准建议制定

4信息技术与支撑标准数据融合与应用标准公共基础信息数据元规范建议制定

5信息技术与支撑标准平台与服务标准区感知系统技术规划建议制定

6信息技术与支撑标准平台与服务标准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平台建设规范建议制定

7信息技术与支撑标准接口及互操作性标准1+19+N一体化运行联动数据互联互通接口标准建议制定

8安全与保障标准数据安全标准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建议制定

9安全与保障标准安全运维与管理标准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建议制定

10建设与运维标准运维管理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议制定

11建设与运维标准运维管理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日常运营规范建议制定

12应用与服务标准惠民服务领域标准养老资源分类与编码要求建议制定

13应用与服务标准城市治理领域标准城区一体化运行联动事件分类分级标准建议制定

14应用与服务标准城市治理领域标准城区一体化运行联动事件统一编码规范建议制定

15应用与服务标准城市治理领域标准基础网格和专业网格分类规范和划分规范建议制定

16应用与服务标准城市治理领域标准基础网格事件采集规范建议制定

17应用与服务标准城市治理领域标准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建议制定

18应用与服务标准产业经济领域标准企业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建议制定

19应用与服务标准生态宜居领域标准环保监测指标体系建议制定

20应用与服务标准生态宜居领域标准森林防火监测指标体系建议制定

智慧九龙坡建设是一项覆盖多领域、涉及多部门、横跨多行业的综合性体系工程,在建设运用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技术标准,同时需要在体制机制层面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以此为基准实现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统筹规划、集中管理,主要制定的体制机制相应标准如表5-2所示。

5-2智慧九龙坡建设体制机制标准制修订表

序号标准名称备注

1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运行管理规范建议制定

2区大数据库运行管理规范建议制定

3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议制定

4政府机构数据开放管理规定建议制定

5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管理办法建议制定

6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处理流程规范建议制定

7城区一体化运行联动事件协同处置预案建议制定

8城区一体化运行联动工作考核体系建议制定

9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办法建议制定

六、安全体系

积极响应网络强区建设要求,结合九龙坡区现有网络安全建设成果,在安全管理运维和安全法律法规的推动下,打破安全防护体系壁垒,将现有的条块化安全防护体系有效整合,树牢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基础,把牢依法管网护网,最终打造健全的城市运行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护体系。智慧九龙坡网络空间安全架构由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安全技术防护、共性安全支撑、网络安全管理及运维、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五部分组成,如图5-8所示。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