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企业入选了去年成长型企业增速20强,他们这样谈企业发展之道——
日前,重庆市工商联公布了我市去年重点成长型企业增速20强,有一些企业在去年风云变幻的经济大势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或许现在它们的规模不是最大的,但是他们的生命力却是最蓬勃的。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企业如此快速地成长?我们选取了进入2010年重庆重点成长型企业增速20强的代表企业,听听这些企业家们谈企业的成长心得。
选对行业很重要入行时机更重要
重庆商报:过去3年,各位的企业都经历了快速成长。能不能透露一下拉动企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在哪个板块?
刘立芬:LED照明,应该算科技板块。近年公司每年都以70%~100%的速度保持增长。当然,我们公司本来规模比较小,所以增速显得比较快。
李世文:我们企业现在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苏打水和挂面的生产和销售,就是传统的食品行业。尤其是我们的苏打水,我们的品牌上市才一年,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几千万。
其实在2009年以前,我只是一个食品经销商,比如金丝猴、浏阳河、太子奶等等,我们都做过代理。
唐世田:我们的公司从成立以来,一直在做环保,比如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等。我们的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几千万元,到目前逼近两个亿,每年至少保证了30%以上的增长。
重庆商报: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增长,都来自于产品或是企业经营的转型。大家是如何找到更具增长力的行业,或者找到更能适应市场的产品?
刘立芬:我们公司2001年成立时,做的并不是LED照明,而是摩托车的节能车灯。当时我刚刚从海南成功创业回来,手握数千万资产,信心满满,认为节能是国家提倡的企业发展方向,加上重庆又是摩托车制造基地,这个项目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可现实却无情地摧毁了我的一切自信。当时我天天开着车上门游说摩托车生产厂使用我们的产品,没人买账,大家都不接受节能车灯,觉得没有必要。我把别人的门槛踏破了,自己的嘴皮子也磨破了。苦苦支撑了3年,砸进去了上千万元,最后落得的却是公司的举步维艰、入不敷出。2004年,我被迫转向,开始从事LED照明的研发和生产,2005年就使公司扭亏为盈。
其实,节能车灯和LED照明,在当时都是朝阳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前者失败后者成功,现在看来,企业创业除了入对行,选择恰当的时间进入也很关键。当时,国内摩托车行业对使用节能车灯完全没有概念,就好比10年前你让普通市民放弃使用白炽灯选用节能灯一样,不会被接受。但我进入LED照明行业时,正好是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时候,而且恰巧遇到重庆大力打造景观夜景工程,非常容易拿到大项目,所以很快就成功了。
李世文:之所以我会选择转移企业的经营重心,还是来自于2006年以后浏阳河和太子奶发生的波折。2006年,由于扩张过快,浏阳河因资金链断裂,销量开始下滑。到2007年底,我们2000多平米的库房里,积压了上千万元的货品。我当时真的是欲哭无泪。而太子奶也因为资金断裂,到现在还在打官司。
做经销商,没有自己的品牌,命运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2008年底,我去欧洲散心,在当地的超市看到,国内超市很少见的苏打水在那里很受欢迎。当时在国内,很多食品饮料巨头都还没有涉足苏打水的生产。
回国后,经过近半年的市场调研,在河南漯河投资了500万元,购买了两条饮料生产线,开始了无气苏打水的生产。2010年2月份,我们的产品正式包装上市,只在重庆等区域销售,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数千万元。我们投资的生产线,现在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然,苏打水的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现在跟着出现了很多苏打水品牌。但是,因为我们是最早出现的品牌,因此迅速占领了市场。
唐世田:我们企业的发展主要得力于国家的政策,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保业务的市场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