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境内重岗复岭,溪流纵横。因历代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故政区迭更,隶属多变,县、郡、监、州,沿革纷呈。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远在唐虞, 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诞育了上古时之巫咸、巫臷文化。夏、商、周三代,因巫盐为王朝侯国所倚重,《尚书 .牧誓》记载,巫盐销及于庸国辖地,渝陕鄂边" 盐大道"始于此时。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战国时,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明《一统志 .山川》)。秦汉巫县置盐官;汉立北井县,大举开发巫溪盐 泉,沿巫溪岩岸凿孔建栈道270里(旧称),于东汉永平七年(64),曾引泉至巫山(《舆地广记.图经》)。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险,堪称奇迹。现仍见宁河两岸方孔万余。
南北朝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几绝。然巫盐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区,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废郡入大昌县。
开皇五年(585),在县东南50里建青霞观,此为史载最早的道 教入县。
元裁县立大宁州,明洪 武九年(1376)废州立县,清康熙六年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复设大宁县。
巫溪地方数千年间虽历经改朝换代,但少受战乱兵祸,几度繁荣,熙宁间(1068--1077)岁额盐400万余斤,外销秦楚,兼及川西。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田赋不满六百石,借商贾以为国”。
民国三年, 因古巫溪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
1949年12月14日巫溪解放。
机构情况
全县有正副县级机构5个,党群机构18个, 人大政协机构2个,检察审判机构2个,政府机构27个,正科级事业单位15个。
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现辖城厢、凤凰、宁厂、上磺、古路、文峰、徐家、白鹿、尖山、下堡10个镇,长渡、双台、前河、花栗、菱角、大同、胜利、大河、 后河、天星、万古、长桂、黄阳、峰灵、红岩、蒲莲、塘坊、兴寨、梓树、金盆、朝阳洞、咸水、建楼、正溪、易溪、中坝、鱼鳞、乌龙、高竹、渔沙、中鹿、皂角、田坝、马坪、龙台、 中岗、通城、兰英、花台、双阳、从树、沈家、高楼、天元、中梁、土城、和平47个乡。
人口民族
2001年末,巫溪县总人口50.6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6.32万人,非农业人口4.3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91.4%和8.6%。人口出生率11.2‰,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2.42‰。
巫溪县属少数民族杂居县,民族总数10个,其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9个,包括彝、壮、回、满、藏、佤、土家、布依、蒙古等族1000余人。
历史事件
蒙古军围困大宁(1276);
大宁灶夫 起义(1508);
张献忠农民军两破大宁(1634--1 644);
顺治三年(1646),李自成部将贺珍率义军由汉中入大宁,据险抗清。(1646);
吴三桂叛兵占大宁(1674);
王聪儿部解白莲教义军大宁之围(1797);
民国21年(1932)冬,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一部,由湖北竹溪取道巫溪经巫山南下,沿途宣传红军宗旨,播下革命火种。(1932);
日军飞机7架轰炸宁厂古镇(1941);
奉大起义(1948);
巫溪县城解放(1949、12、14 );
历史人物
青文胜(1358——1391),大宁县城(今城厢镇)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生起任湖南龙阳(今汉寿县)典史。
陈崇德(?——1798),老木园(今高楼乡)人,清嘉庆年间大宁县白莲教起义军著名首领,嘉庆三年被清军血腥镇压。
康云程(1894——1964),军校毕业后参加了讨袁运动,后随****先后策动奉节、万县、涪陵等地起义运动;民国时期,先后官至连长、营长、上校副官等。解放后,任四川省历史研究馆历史研究员。
卢星武(1906——1937)羊乔坝(今上磺镇)人,武昌法政大学毕业后,出任南区(今上磺县区)主任。抗日战争爆发,任四十三军某部连长,参加保卫上海的战役中牺牲,后被追认为抗日烈士。
刘鸿钧:清光绪年间赴日留学,农业大学毕业,回国后,拥护辛亥革命,积极参加护法运动,任县团务副局长。
陈良柏:民国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毕业后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后去职在法国定居。
邹樾森:黑龙江省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科毕业,历任黑龙江铁骊县、庆城县知事、四川云阳县县长,后转省教育厅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