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一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今区境分属上谷、渔阳二郡。此后,区境的隶属行政建制屡经变迁,直到1958年5月定名为门头沟区至今。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东经115度25’00至116度10’07,北纬39度48’34至40度10’37之间。东西长约62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其东部与海淀区、石景山区为邻,南部与房山区、丰台区相连,西部与河北省琢鹿县、涞水县交界,北部与昌平区、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属太行山余脉,地势险要“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门头沟区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骨架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境内总面积的98.5%为山地,平原面积仅占1.5%。西部山地是北京西山的核心部分,山体高大,层峦叠嶂,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峰160余座。西北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有“京都第一峰”之称,另有百花山、髽髻山、妙峰山等山峰。东部山地处于北京西山边缘,山体较小,山势渐缓,其东南部的兔儿庄海拔仅73米,为境内最低点。区内3条主要岭脊均呈东北向平行排列,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黄花梁一黄草梁一棋盘山复背斜;百花山一清水尖一妙峰山复向斜;铁坨山一九龙山一香峪梁复向斜。由于山地切割严重,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小沟谷300余条。平缓的山地与陡峭的山坡交替出现,地形呈锯齿状、阶段性上升。
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气候呈明显差异。年平均气温东部平原11.7℃,西部斋堂一带10.2℃。极端最高气温东部40.2℃,西部37.6℃。极端最低气温西部-22.9℃,东部-19.5℃。春季60天,夏季76天,秋季60天,冬季169天,冬季漫长是境内气候的一大特征。春秋季节,境内风、霜频繁,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8级以上大风21次,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左右,江水河村一带无霜期仅100天。日照时数较多,年平均日照2470小时。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受中纬度大气环流的不稳定和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多为970.1毫米(1977年),最少为377.4毫米(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
流经境内的河流分属3个水系,其中属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流域面积最大,为1368.03平方公里;属大清河水系的白沟河流域的面积次之,为73.2平方公里;属北运河水系的流域面积最小,仅为13.82平方公里。永定河是全区最大的过境河流,河道长100余公里,主要支流有刘家峪沟、湫河、清水河、下马岭沟、清水涧、苇甸沟、樱桃沟、门头沟等,大小支流共300余条。由于受上游降水不均匀的影响,其流量极不稳定。境内流域范围坡度陡,河道坡降大,入境处海拔373米,出境处为73米,河道坡降为2.99%,固水流湍急。加之上游流经黄土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多,平原地区的河道不断发生淤积,迁徙不定,故史有“洋河”“小黄河”“无定河”之称。直至50年代修筑了官厅水库后,才改变永定河的水文特征。清水河是永定河官厅山峡最大支流,为境内第二大河。上游有两支,北支发源于灵山,南支发源于百花山,两支于塔河口汇合,始称清水河。其流向自西而东,河道全长28公里。大清河水系的白沟河境内流程较短,出境后入房山区界。北运河水系,境内有两部分,一在雁翅镇泅家水、白瀑寺一带,出境入昌平区界;一在军庄镇北四村,出境入海淀区界。
境内地下水可分为4个区:一是田庄一雁翅一青白口一石河村一线以北地区,以灰岩岩溶裂隙水溶洞水为主,总出水量3.63万吨/日;二是髻山一妙峰山地区,均为火山岩、砂岩裂隙水,总出水量2.908万吨/日;三是千军台一清水涧一黄岭村一线以东地区,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四是清水河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因流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的补给、埋藏和流动规律也多种多样,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门头沟区的土壤属地带性褐土,分为山地草甸、山地宗壤、褐土等3大类,8个亚类,93个土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山地棕壤、山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境内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类型,仅在深山区有残存的次生桦、杨林,一般林地均为灌木林或杂木混交林,森林覆盖率在40-60%之间。灵山、黄草梁等山顶地区,因气候寒冷,多为草坡,以白草为主。村庄附近植被破坏严重,一般覆盖率约20—40%。
门头沟区地层主要由震旦亚界的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罗系和第四纪的马栏组、百花山冰期堆积所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境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现已探明的有:煤歼、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陶粒页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岗石、紫砚石、白云岩、硅石、白花玉、紫页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歼石、铜、锌、铝、铁、金、银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脊恪
门头沟区,地处京西,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25公里。全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5%。
门头沟区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东胡林人”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千年古刹潭柘寺;有神州第一坛——戒台寺,有京都最高峰——灵山;有华北百草园——百花山;有北京市小龙门森林公园。永定河境内流长100多公里,流域面积1397平方公里;既是特色林牧区,又是生态旅游区。境内丰沙、京环两条铁路纵穿南北,京拉、京昆两条国道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门头沟区以创建小康村镇总揽全局,以特色种、养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千亩杏扁、核桃、香椿、板栗、玫瑰花等10大名特果品基地已形成规模,绒山羊、兰狐、珍珠鸡等特种养殖呈现发展势头强尽。
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广大农民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休闲活动,成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头沟区人正以“自强、求实、团结、奋进”的精神,按照“实施三大战略,紧抓四区建设,强化一项工程”的总体要求,扎实前进。 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考察、投资,为发展首都、门头沟区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五年来,全区经济工作坚持以“四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年均递增18.3%;财政收入完成3.63亿元,年均递增25.1%;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6.1亿元,年均递增17.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4.5亿元,年均递增11.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实现了届初确定的奋斗目标。
特色林牧区建设成绩显著。五年完成京津风沙源等生态环境治理409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3万亩。实施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工程,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建标准化果品基地6万亩,恢复培育了一批名、特、优、新品种。建成一批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养殖小区150多个。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生态旅游区建设蓬勃兴旺。按照“面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营造大环境、树立新形象”的思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举办特色旅游活动,开发“农家乐”等休闲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旅游致富路。2003年全区接待游人4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75倍和2.03倍。
新型建材区建设快速发展。以煤矸石、优质石材等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初具规模。加大传统建材产业技改力度,花岗岩、叶腊石、琉璃制品等传统建材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建材业产值达到5.4亿元,是1998年的2.03倍。
石龙工业区建设稳步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环境。调整工业区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数控设备制造、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五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3亿元,上缴税金11.2亿元。现已晋升为市级工业开发区。
国合商业改革成效显著,引进了一些知名现代流通企业,增强了行业活力。基本完成了区属国有、集体企业重组转制。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整体捆绑核销债务2.4亿元,实现了企业脱困目标。五年发展“三资”企业88家,合同利用外资5525万美元。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减收农业税52.6万元,比改革前减收51%。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精简机构9%、人员20%。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推行3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镇街分税管理的新型财政体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5%以上。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7900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将优化发展环境的30项措施细化成50项折子工程,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行政审批事项由876项减少到184项,精减比例为78.9%。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搭建政府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工作事项。集中力量依法整顿和规范集贸、文化、娱乐、交通等市场秩序,取缔了新桥南大街等占路经营市场。加强对小煤矿、非煤矿山和砂石场的治理,五年关闭砂石场39家,关闭各类矿山258家,占矿山总数的62.9%,获得“北京市非煤矿山整治先进单位”称号。
门头沟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加快山区建设步伐。门头沟区的经济发展,重要的是五大基地,即旅游、建材、能源、林果和石龙工业区。改革开发为门头沟区经济带来发展的契机,为促进小康村、镇建设和门头沟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引进资金、促进资产重组的步伐,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诚招天下客,繁荣门头沟,诚恳希望有识之士到门头沟观光旅游、投资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