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工业历史悠久,早在300多年前,澳门的铸炮业和帆船制造业就颇负盛名。在近100年间,神香、炮竹、火柴等手工业曾一度成为澳门的主体工业。20世纪30年代,澳门出现了用木机进行手工生产的织造工业,可生产毛巾、线衫及粗布等产品。50年代中期,小规模的胶鞋厂、搪瓷厂、手套厂、小五金厂相继出现,不少工厂采用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产品种类和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织业由家庭式的手工业发展到设厂生产,部分制衣厂开始使用电动缝纫机,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加。假发工业和胶珠刺绣工业还曾昙花一现,不少工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这标志着澳门的现代工业起步。
70年代,受西方经济发展的刺激和香港经济兴旺的带动,以及澳门政府推行开放政策,吸引港商及外商到澳门投资,使澳门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制衣业和毛针织业迅速壮大,塑胶、电子、玩具、人造花、建筑材料等新工业设立。而数以万计的大陆新移民涌入澳门,为澳门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带动了澳门整体经济的繁荣。
80年代中期,澳门工业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澳门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全澳有工厂2700家,就业人员8万多人,产值占全澳总产值的37%,成为澳门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澳门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钢琴、露营帐篷、珠饰、牙科配料、首饰、磁带、骑具等新工业项目开始兴起。但到了80年代末期,随着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澳门工业竞争力下降,出口加工业增长停滞,甚至呈现萎缩状况。为了促进本地工业的发展,澳门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制订了新的对外贸易法和工业法以及推动工业步向多元化的税务鼓励法令。
90年代后,澳门工业的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连年负增长。工业在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明显下降,位居于旅游博彩业之后,降至20%左右。澳门工业进入了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澳门政府允许企业将部分工序及有关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内地。1995年,工厂下降到1502家,就业人员4万多人。1990年到1996年,工业生产总值年增长不足1%。不过,澳门工业在服务主导型的经济新体系中,虽然不再是主导产业,但仍是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随着澳门工业的发展,澳门的工业体系也随之变化。早期是以中小型工厂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采取的是外向型模式,产品以纺织品为主体,全部或大部分外销,市场以西欧和美国为主,亚洲居次。工业对外依赖性大,特别是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依赖。目前,澳门工业正向技术含量高、产值高的高技术、新技术、高产值工业发展。大力开拓产品销售新市场,使市场向多元化发展。澳门的工业资本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日资首次投资澳门的工业,出现了资本多元化的趋向。现在,澳门主要有制衣、毛纺、玩具、电子、彩瓷、皮革、家具、手袋、鞋帽、饮料、印刷、电器、电力、食品、建材等工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