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安徽省政府1995年10月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9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批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核准合并面积为11.44平方公里。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进入规模体量扩张和内涵质量提升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和发展实力的开发区。2010年3月份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5月,省政府批复设立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12月,开发区托管雨山区银塘镇“四村一政区”,目前实际管辖面积33平方公里。2012年1月,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郑蒲港新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新区位于长江西岸,总面积225平方公里。 至2011年底,开发区已基本完成规划面积的土地开发和项目引进。建区以来,累计建成干道支路59公里,北区建成了“七纵九横”道路环网骨架,南区“五纵六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全部实现“七通一平”。 产业培育卓有成效。开发区通过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如日本大同、蒙牛乳业、江苏雨润、福建达利、广东鹰唛、广东科达、中钢天源等来此投资兴业并获得长足发展。2011年,中国一重、西安开米、圆融光电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落户,并开工建设。目前,园区共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3家,形成了以星马、华菱为代表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蒙牛乳业、雨润和达利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以科达机电、泰尔重工、惊天液压和统力回转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拥有国家级马鞍山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11.2万平方米的高性能、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创业孵化基地;有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研究站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1家。 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稳步推进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维稳综治等社会事业,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7年3月,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省86个省级开发区中第一个获得国际“绿色通行证”的开发区,2010年,开发区通过ISO14001区域再认证;2007年8月,在全省率先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后,2008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无毒县区”光荣称号,为创建和谐开发区和环境友好型开发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形成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谐园区建设三大特色品牌。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将大力实施“七大战略”:一是总量倍增战略,即到“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力争实现翻两番;二是产业提升战略,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转型发展战略,努力由注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转变,由依靠政策优势向创造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由生产制造基地向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综合基地转变,由工业区向综合型和生态型现代化工业主导的创新型城市新区转变;四是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孵化奖励扶持和创新人才汇聚等“四大工程”;五是国标争创战略,即开展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争创工作;六是城市提升战略。通过南区“银黄居住组团和金山湖核心区”项目的联动开发建设,打造三大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商务活动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建设“宜业、宜居、绿色、文明”的城市新区;七是民生优先战略,提升辖区和托管范围内人民群众富裕指数、幸福指数和平安指数,实施“零失业家庭”征迁农民就业指导计划,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更多的发展建设成果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