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总面积3834平方公里,辖26乡镇、1 个办事处415个行政村、188163户、645950人(其中:男344180人,女301770人;城非户82107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库区县。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4年,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兴起;1929年,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也从此地唱遍全国。1932年底,笫四次反围剿后,1933年国民党划河南省商城县东南14个半保建立煌县(今安徽金寨县),又将固始县南部划入,将安徽省霍山,霍邱,六安三县部分地区划入,立煌县属河南省.1934年全县成建制划归安徽省.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军50人,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邓小平、****、****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郭述申、****、张劲夫曾在此组织过革命活动。据1982年统计,全县有550多位老红军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担任历届中共中央委员的有12人,省、部、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
金寨县是全省最大的库区县。全国著名的治淮骨干工程。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始建于50年代,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灌溉皖豫两省良田900多万亩。全县库区面积1327平方公里,移民人口34.84万人。建库时,淹没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三大经济重镇(金家寨、流波、麻埠),10万群众移居深山。
金寨县是全省重点山区县。大别山脉由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全县平均海拔500米,千米以上高山101座,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笫二大高峰。山场面积426万亩,耕地33.74万亩,人均五分耕地、八亩山场,“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金寨的基本地貌特征。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35%。
金寨是旅游资源大县。大别山三大主峰之一天堂寨为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交汇中心,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高峡出平湖;燕子河大峡谷、天堂寨秀水谷、天水涧漂流等景点相继对外开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分别题词的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同志题名的烈士纪念馆,洪学智老将军题名的红军纪念堂等为全县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对接国家红色旅游发展项目,已编制全县红色旅游规划,跻身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主题红色旅游区的重要区域,有4 个红色旅游重点项目挤进国家投资计划笼子。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融为一体,旅游开发前景广阔,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
金寨,历史悠久,县境在五千年前即有人类活动,史河流域一带已发现了高庙、小磨盘山、黄泥滩、古佛堂等七处遗扯。县境在尧时为皋陶封地,秦属九江郡。境内多险关要隘,历代有兵事,南北朝时常驻重兵。隋初,为府兵戍守地区。唐末,黄巢农民军曾至县内狗迹岭。南宋,金兵南下,元人入侵,县内主要山寨多为军事要冲。明代,仅麻埠就爆发两次反抗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清初,张福寰、侯应龙等跨县东南山区抗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捻军在县境继续活动达13年。1932年9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划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边区,始设县治,称“立煌县”。1947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克立煌县城,建立民主政权,更名为金寨县。